时间:2025-05-01 18:51 来源:金羊网 阅读量:18019
“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近年来,修史编志成为一些广东村的新风尚。村民们热衷于和文化单位、专家团队一起,全力推进村史、村志的编修工作。一些地方也大力推行 “乡村史志”工程,将编纂村史、村志作为传承岭南乡村文脉、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
村史、村志历来被视为“一村之全史”和“一村之全录”,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村落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具有传承历史文明、记录乡土文化、激发桑梓情怀等重要作用。广东地区有不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这些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物、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编纂村史、村志全面摸清村庄的资源底细、梳理清楚历史来龙去脉,对于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无疑都有着巨大价值。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也强调,要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气质。近年来,广东更是大力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推动岭南乡村由表及里、由塑形到铸魂的全面跃升,激发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礡动力。
从广东编修乡村史志的实践中,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几条经验:一是充分调动村民、高校、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各方参与,体现了政府意志、学者理念、村民意愿的统一。二是充分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加强传播,推进与不同媒介平台的深度合作,以史志进一步宣传村落文化、讲述村落故事。三是重在致用,将编撰乡村、史志的数据、资料和成果广泛应用于村庄规划、招商推介、旅游宣传、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效用、推动乡村振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积淀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与文明。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上,广东正通过深入推进“乡村史志”工程书写着传承岭南乡村文脉、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答卷。当文化之风拂过村巷田埂、浸润千家万户,南粤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更有温度、更具质感、更富活力。
文|杨帅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健康在线-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在线 www.jkstv.com 版权所有,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