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0 15:35 来源:网络 阅读量:18368 会员投稿
巴中市通江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教室里,24岁的萍萍(化名)正带着一位特殊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隔着镜片的双眼上,这双总是含笑注视孩子的眼睛,藏着她未曾言说的困扰,也映照着一位特教老师对特殊儿童的赤诚。
一份源于伤痛的牵挂
萍萍的童年里,姐姐的身影始终清晰。那个因意外摔伤头部神经、14岁便离世的女孩,让年幼的萍萍早早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也埋下了对特殊群体的共情种子。“姐姐走后,我总想着要是有人能多帮帮她就好了。”这份牵挂推着她走进特教领域,成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一名老师。
孩子们的世界纯粹又特殊。有时上课,自闭症孩子会突然抓住她的眼镜往外扯;脑瘫患儿学步时,会下意识拽住她的衣袖保持平衡,手臂上常留下细碎抓痕。“他们不是故意的呀。”萍萍总这样对心疼她的妈妈说。妈妈看着女儿回家后默默涂药膏的样子,眼里满是骄傲:“她打小就心善,我们都支持她做这份事。”
被忽视的视力困境
萍萍的眼睛从小就不一样——左眼从外观看起来比右眼小,看东西也非常模糊。但在巴中农村长大的她,从未听说过弱视,家人也只当是天生这样。直到大学体检,医生指着验光单告诉她左眼患有弱视。更残酷的是,她早已错过弱视的黄金治疗期。
“现在戴眼镜,左眼还是模模糊糊的。”萍萍无奈地笑,“工作中确实会带来一些不便,有时孩子们在活动室跑远了,我要格外费力才能认出他们的面孔。”今年的教师资格体检,视力问题成了拦路虎,这个视特教事业如生命的姑娘,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第一次感到了迷茫,不理解为什么弱视会成为审核教资的障碍?
公益之光穿透迷雾
成都悦瞳眼科医院得知萍萍的困境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她。“我们想帮你摘了眼镜,放心去教孩子们。”这句承诺,让萍萍红了眼眶。
经过严谨细致的术前检查,萍萍右眼375的近视,225的散光,矫正视力0.9;左眼是1425度的近视,300度的散光,矫正视力仅有0.4。
成都悦瞳眼科医院屈光科主任陈星为萍萍身定制了最适合她的手术方案,左眼做TICL,解决超高度近视;右眼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半飞秒,精准消除散光。
“她的双眼情况特殊,单一术式效果有限。”陈星主任解释,“这个方案就像给眼睛量体裁衣,既能矫正视力,又能提升视觉质量。”
手术那天,萍萍攥着妈妈的手走向手术中心室。术后第二天复查时,萍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笑容——再也不用被眼镜束缚,远处的人脸终于不再是模糊的轮廓了。
从个人光明到群体守望
如今的萍萍,在教室里更从容了。她能清晰捕捉每个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陪他们做游戏时再也不用担心眼镜被抓掉。“感觉重新拥有了一双眼睛,能更清楚地看见孩子们的笑脸了。”
但这个故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双眼睛的重生。悦瞳眼科希望通过萍萍的经历,敲响警钟:我国很多地区尚有大量儿童因眼健康教育的不足导致筛查缺失,错过弱视治疗黄金期,成年后可能面临职业限制、生活不便。“及时干预,多数弱视孩子能恢复正常视力。”陈星主任强调。
张洁院长也表示:“我们真诚希望,通过王老师的故事,能唤起社会对特教工作者与基层教育者更广泛的关注与支持。”这些默默守护特殊儿童的老师们,用爱与耐心陪伴成长;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将成为她们前行路上温暖而坚实的光。
就像萍萍说的:“曾经我想成为照亮孩子们的光,现在发现,原来光与光会互相照亮。”这束从悦瞳眼科出发的公益之光,正沿着她的故事,往更远方蔓延。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健康在线-未经本站允许,禁止镜像及复制本站。投诉及建议联系邮箱:linghunposhui@sina.com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在线 www.jkstv.com 版权所有,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